邓昌武校长讲《做人》第14讲 做一个具有优良人格素质的人(2)
四、习惯良好 永远自信
当然,自信,不是高傲的狂言,不是轻率的赌注;自信不是虚幻的想象,不是盲目的构图,自信是人生的明灯,是充满勇气的力量和智慧的宝库。
习惯,良好的习惯更是拔尖生们智力因素以外极重要的成才因素。不可想象一个丢三落四、毫无头绪、心情浮躁的人,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所以我们必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以提高生活和学习的效率。王崧的辅导老师说:王崧本来是个具有跳跃性思维的人。他的解题激情一来就会“思若泉涌”,想到哪里“画”到哪里,书写也随之潦草起来,常常使老师无法辨认。若不及时纠正不良的学习习惯,久而久之,很可能成为老师不喜欢的学生。但,他的老师对他的作业细心批改,从他作业的“乱画”中看出了天才的火花。于是重点培养他清晰地有条理地表述数学思维的习惯,排除了他成才之路上的一大障碍。
五、牢记良训 时不我待
每当有人获得了优异的成绩,便常听到一些同学在赞叹之余归结他人“天生聪明”,而埋怨自己“天生就是笨蛋”。如此对于天才也好,庸才也罢,都是一种思想的羁绊和束缚,无时不阻碍着人们的进步。其实,天才在于勤奋。华罗庚上小学时,因成绩不好只拿到修业证明,数学也是通过补考才及格的。但他认识到,既然自己资质不好,就应格外努力。于是他“笨鸟先飞”,花别人双倍的时间勤学苦练,14岁开始自学数学,25岁便成了世界闻名的数学家。反过来说,一个即使天资好的人,倘若后天不勤奋,也终将一事无成。王安石的《伤仲永》中的方仲永就是一位先天资质过人,后天不努力,最后“泯然众人矣”的典型。可见一个人天生资质差,并不等于这个人后天努力不能弥补,“勤能补抽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天才就是勤奋”,这是德国大文豪歌德的切身感受。我还认为:勤奋就是天才。一生有过几千项发明的爱迪生给天才打过分:“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从种种事实来看,是天才还是庸才,与其说是由先天的遗传、禀赋等因素决定的,莫如说是由后天的勤奋努力所决定的。没有辛勤的汗水浇灌,就开不出智慧的花朵,更不会有成功之果。要刻苦学习,就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爱因斯坦说:“人的差异产生在业余时间”。对我们学生可以这样说,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是在考试中立于不败之地的秘诀。
课余时间,是一笔宝贵财富,我们必须充分发掘和利用它。当然要有效地利用课余时间,不是说说就能做到的,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要有效地利用课余时间,就必须要有自律精神,要能够抵御一切诱惑,自己把自己管住。
2、要有效地利用课余时间,就要有“钉子”精神。所谓“钉子”精神,就是没有缝也硬要挤出一个缝来的精神。时间的弹性很强,只要像钉子那样肯挤、肯钻,总可以挤出一点来。无所事事的人,总感到时间太慢(星期一是路漫漫,星期四是黎明前的黑暗,星期五胜利大逃亡。)而沉迷于学习的人,则感到日月如梭。不注意利用时间的人,一天只能当半天用,时间对他来说是短的。而珍惜时间的人,一天可以干两天的事,时间就被“挤”出来了。凡是有所作为的人,都是善于“挤”时间的人。
3、要有效地利用课余时间,就要有“会计精神”。所谓“会计精神”,就是长于精打细算。时间应分配得精密,使每年、每月、每天和每个小时都有它的特殊任务。时间不能储存,也不能再生,今天过去了,就无法找回来。所以,每做一件事,都要计算一下时间的价值,看看是不是充分利用起来了。我们每天都应像会计核算资金一样,把当天时间的利用情况进行一次小结,每月一大结,年终一总结。有了这种“会计精神”,就可以大大提高课余时间的利用率。
4、要有效地利用课余时间,就要控制“三闲”,即尽量减少闲话、闲思、闲事,每天统计“三闲”占去了自己多少时间,逐日减少。你喜欢讲闲话?那不好,浪费自己与别人多少宝贵的时间。要控制一下!如果控制不住自己,那么,在日记的末尾记下一笔账,以提醒自己。
你喜欢瞎想吗?上课时想着课外活动玩什么,写作业时又在猜测着爸爸妈妈什么时候给我送好吃的来或带来什么好东西,晚自修时想着睡觉前吃什么,等等,你的心思被一些无谓的小事所占有,没有去想应该想的问题,这就是“闲思”,必须根绝。
至于闲事,更属于严格控制之列。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出现许多动人、有趣、吸引人,但又没有用的事。像一个不紧不慢走路的人,看见马路旁的商店、小摊、卖艺的、马路纠纷,都禁不住走过去看一看、听一听、问一问,这是最白费时间的事。科学家和庸人,在大自然那里得到的时间是相等的,不同的是科学家尽可能压缩了无效时间的比值。你是做一个珍惜时间的人呢,还是甘心当一个碌碌无为的庸人?
时间既是无情的又是有情的,谁抛弃时间,时间也会抛弃他;谁珍惜时间,时间就属于谁,成功就属于谁。同学们,珍惜时间吧,有效地利用时间,一分辛苦一分才。时间决不会亏待你这个对它情有独钟的痴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