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昌武校长讲《做人》第20讲 做一个尊老爱幼的人
我们现在提倡尊老爱幼的多,提倡孝敬父母的却少,现在很多年轻人不孝敬父母,甚至不赡养父母。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孝敬的人,会尊敬别人的老人吗?
“孝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诗经》中说:“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爹呀!生养我,娘呀!抱着我!抚摸我,保养我,长养我,教养我,来回看顾我,反复照顾我,出出进进心里惦记我,我想报答这恩情,老天啊,你为何这样昧了心。)
其实,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是很注重孝亲的。毛泽东每谈起自己的母亲总是一往情深。周总理有三个母亲,一个是他的生母万十二姑;二是嗣母陈氏;三是乳母蒋江氏。这三位母亲对他的成长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而他对这三位母亲都十分孝敬。陈毅更是为病中的母亲侍奉汤药,悉心照看。“尊老”似乎比“孝亲”更高尚一些,其实“孝亲”比“尊老”更实际,更贴近我们的生活,因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古训是很有道理的。
新加坡十分重视教育子女对家族孝忠的崇尚,所以新加坡是以家庭来推动经济增长的。在这方面新加坡为我们提供了现代化建设成功的典范,我们也可以从中得到启发和借鉴。
下面将儒家思想关于孝亲的论述列举如下:
1、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少年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敬爱兄长,做事要谨慎认真,说话要诚实,博爱大众而亲近有仁德的人,除此之外还要学习文化知识。)
孝顺父母,敬爱兄长是孔子的一贯主张,也是儒家伦理道德的主要内容。
2、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论语·子路》)(待父母态度恭敬,办事情严肃认真,对朋友忠诚老实。)
孔子讲的其实是做人的三条原则,这三条对我们今天的人仍然是适用的,只可惜做到的人不多。
3、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里仁》)(父母的生日不能不时时记在心里,一方面为他们长寿而高兴,一方面为他们又老了一岁而担忧。)
可是,现在的情况却往往相反。父母忘不了每年给儿女们过生日,可又有多少人能够记得父母的生日呢?
4、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论语·学而》)(依礼对待父母的丧事,虔诚地祭祀祖先,这样做自然会导致民风淳厚。)
依照礼节对待父母之丧,虔诚地祭祀祖先,这会使民风淳厚。
5、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父母在堂,不出远门,如必须外出,一定要让父母知道去处。)
我们今天的社会已不同于孔子的时代,但父母对子女的爱心是天性,子女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牵挂着父母的心。这时,做子女的应该通过一切途径让父母知道自己的平安,这就是孝。
6、子曰:“今之孝道,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以为孝道最主要的是对父母心存孝敬之情,这是人和动物的主要区别,可是现在有很多年轻人视父母为累赘,不仅不养,甚至百般虐待老人,更谈不上心存孝敬之情了,这不是连狗马都不如吗?那么我们现在怎样做才是尊敬父母呢?要注意做到如下几点:
1、孝敬父母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我们每个人一生去努力。我们不仅要有孝敬父母的心意,还要有孝敬父母的能力。否则,你怎么能让父母得到安慰,不辱没父母的名声并为父母增光呢?
2、孝敬父母不是一味盲从。父母也有说错话、做错事的时候,做儿女的要劝阻父母,而且要学会劝阻的艺术,让父母既不失权威,又能接受你的建议,改正自己的过错。这才是真孝。
3、早问候,晚道安;出必言,返必面;经常与父母沟通,接受父母的正确指导;当父母和自己的意见不一致时,不能恃理无礼,顶撞父母,甚至离家出走。这是对父母的最大不敬。我们正确的意见不能被父母接受时,不妨先放一放,缓一缓,想办法说服父母。
4、主动关心、帮助父母,做你力所能及的事。
我们要像尊敬自己的父母一样,尊敬别人的父母;我们要像关心自己的弟妹一样关心别人的弟妹,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成为一个尊老爱幼的人。
孔子思想博大精深,是人类文明特别是东方文明的源头之一,不仅在历史进程中产生过巨大影响,即使在2500年后的今天,在21世纪,仍以其积极的内涵,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孔子的“仁爱”思想,代表了东方伦理精神和道德风尚的方向,体现了人、我、群之间的有机联系,对于促进现代精神文明建设,维系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2、孔子的“人为中心”的哲学思想,以仁义胸怀、忠恕品格、中庸风格、文质彬彬、自强不息等标准的“君子”人格理论,不论是对于当代人生追求,还是对于现代理想人格的塑造,都具有较大的启迪和教益。
3、孔子的管理思想,如重视人的因素和管理教育,注重领导者品格和人际关系等内容,与当代社会管理有着内在的精神契合。
因此,我们可以断言,儒家思想在21世纪以“义利并举”为特点的世界文化建设中将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